发现了一些墓葬和青铜器,盘龙城为什么就能被称作“武汉城市之根”?
用作防汛抗洪的泥土,怎么就推测能推测出距今3500年?
展出的文物那么多,哪些是墓葬品,又怎么看出墓主人当时的身份地位?
“寻城记”人文地理课第一站,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,为你一一解密。
孩子说要去逛博物馆,几乎没有家长会反对,那可是一个可以了解历史、接受文化熏陶、培养美学欣赏能力的好地方。
而要带孩子去博物馆,也没几个家长不头疼,“妈妈,这是什么?”“是哪个朝代的?”“干什么用的呀?”......自己也不是史学专家,十万个为什么实在应付不来。
所以湖北省中青旅特地帮你找好了金牌文旅导师,准备了一系列人文地理通识课,去探索自己居住的城市,读懂身边的文物与历史。
“寻城记”里有什么?
这是一堂“老少皆宜”的人文历史通识课。
我们在大武汉众多的旅游景点、历史遗迹中率先选出了4个著名景点,文旅导师边陪孩子实地探索,边用孩子听得懂的、生动有趣的话来进行讲解。
学习历史,拓展视野和格局,顺带开阔视野,丰富思想,一举多得!
《盘龙城穿越指南》——寻根盘龙,穿越探寻商之南土,讲述3500年前的故事;
《重识武昌城》——一座城门,亲历了老城的风风雨雨,见证了新城的发展复兴;
把“出去玩”变成通识课
“双减”之后,更提倡给孩子做减法,不再关起门来“苦读书”,“寻城记”把出去玩儿变成了拓宽知识领域的通识课。
在泥土中发现的瓦砾、陶瓷碎片,拼成了各种器皿,从中可以推测先人的饮食习惯;
推测某座建筑距今多少年,原来是依据土层碳元素衰变周期;
而根据商代城池的地理分布,又可以推测出盘龙城何时兴起,何时衰落?
将科学、人文、地理与艺术各学科间的界限打通,还原知识本身的乐趣与应用,这些都能在“穿越盘龙城”的参观讲解中里学到。
实地求知、知识互动
专心记录,游有所获
和孩子一起交流是一种奇妙的感觉,不要小瞧他们的好奇心,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。来看看这次参观之后,小朋友们都记录了什么:
“有很多诗文都提到了黄鹤楼,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都让我们以为武汉的起源在1800年前的东吴,但是发现了盘龙城,武汉的历史可以再往前推述到3500年前,所以盘龙城才被叫做武汉城市之根。
“原来考古界最热的三星堆面具,还在盘龙城历史之后,盘龙城的历史比四川三星堆还要早。
寓教于乐、深入浅出,知识讲解与实地探索相结合,正是此次“寻城记”人文地理课的魅力所在。
本周六(12月12日),第二站“重识武昌城”即将开课,听趣味武汉故事,品味千年古城历史,不来看看吗~